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本课只讲“刀”部的一个字,即“剡”。“剡”是现代汉语通用字,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》内。
剡。读音有两个:
(一)yǎn。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,给出的解释是:“剡,锐利也。从刀,炎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锐利。
(锐利的刀具)
《广雅·释诂四》:“剡,锐也。”
《楚辞·九章·橘颂》:“曾枝剡棘,圆果抟兮。”王逸注:“剡,利也。”层层树叶间虽长有锐利的刺,果实却结得如此圆美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乘銮辂而驾苍龙,介驭间以剡耜。”
(柑橘树上锐利的刺)
本义之外,剡还有其他用法:
(1)削。《玉篇·刀部》:“剡,削也。”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刳木为舟,剡木为楫。”挖空树木成为船只,削制木材成为桨楫。这里的剡,就是“削”。这是成语“刳舟剡楫”的出处,成语的直接意思是营造舟楫,后用以指做准备工作。《新唐书·室韦传》:“剡木为犂,人挽以耕。”削木为犂,人们挽拉用以耕地。
(刳舟为舟)
(2)举起。《荀子·强国》:“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。”王念孙杂志:“谓起其胫以蹈秦之腹也。”总想跨着大步去践踏秦国的腹地。
(3)通“燄(yàn)”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谦部》:“剡,假借为燄。”用法有二:
其一、炽盛;炽烈。《国语·晋语二》:“丧乱有小大,大丧大乱之剡也,不可犯也。”
其二、灼。《论衡·雷虚》:“夫雷,炎也。气剡人,人不得无迹。”
(4)通“倓(tán)”。安静;突然不疑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谦部》:“剡,假借为倓。”《荀子·强国》:“剡然有苓,而据松柏之塞。”已经安静地占有了灵丘,盘踞在松柏丛中的要塞上。
此外,剡还是姓。《广韵·琰韵》:“剡,姓。”《姓觽·琰韵》:“剡,《姓考》云:春秋剡子国之后。”
(二)shàn。读音出自《广韵》。用法有二: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。在今浙江嵊县西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:“会稽郡有剡县。”《世说新语·栖逸》:“在剡为戴公起斋甚精整。”在会稽郡剡县给戴安道盖了房子,非常精致完备。
(2)水名。即剡溪。在浙江省嵊县曹娥江上洲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湖月照我影,送我至剡溪。”
(剡溪风景)
此两种用法的读音一定不能读错。
剡的小篆写法如图:
(剡的小篆写法)